為提升隊伍滅火救援能力,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堅持“立足實戰全員練,求真務實嚴格考”,積極探索實戰化練兵新方法、新模式,切實增強隊伍實戰打贏能力。
“體力+腦力”雙提升。按照耐力、敏捷、柔韌、爆發、速度5項能力素質,設定機關18項、基層13項體能課目,組織體能教練員定期駐隊指導,科學夯實體能素質,同步開展技戰術研究,立足8項精訓成果,每月舉辦2次“戰訓業務大講堂”,采取集中授課、視頻教學、示范演示等形式,傳授知識、答疑解惑。4月份,集中組織兩級機關1700余人,基層指揮員790余人、二級以上消防士1500余人進行考核,形成練兵閉環。
“調研+預案”抓基礎。推行總隊、戰區、支隊、隊站四級調研模式,定期派發指令單,利用“戰訓業務基礎APP”深入各類重點單位開展調研熟悉和防消聯勤工作,詳實掌握道路、水源、功能分區、消防設施、風險點位等情況,現場整改、上報安全隱患問題,實時采集信息、繪制圖表,針對性制定和修訂滅火救援預案,同時探索研究數字化預案,信息化、立體化、直觀化完善預案,科技賦能提升質效。
“營區+轄區”相結合。圍繞快展開、快破拆、快救人、快控火、快供水等關鍵任務,突出組織指揮、協作分工、技術戰術、科學施救等重點環節,利用營區開展編組訓練,分環節、分編組練精技術技巧,同時堅持“實地、實兵、實裝”,依托轄區單位開展訓練演練,現場隨機植入災情,“全流程、全要素”展開,實際磨練編成作戰和聯勤聯動能力。
“個人+編組”驗成效。圍繞實戰需求,拆分作戰環節,制定骨干攻堅、作戰編組、全勤指揮部指揮等新類型項目,針對控火、救人、破拆、供水、登高等關鍵任務,在達標考核與比武競賽中,雙向設計比武考核內容,首次加入全勤指揮部搭建、預案編制、登高搜救、陣地設置、長距離供水、消防設施操作、安全技能接力等實戰編組課目,優化競賽細則和課目限定,鼓勵技戰術和裝備器材創新,樹立多途徑提升作戰質效的導向。
“實景+實戰”強能力。選取2萬平米實體庫房,搭建60個集裝箱、150個貨架,碼放400箱貨物、200個貨袋,1:1還原倉儲布局,點真火放真煙,劃分消防救援站自主處置和支隊全勤指揮部到場指揮2大階段,劃定12個重點作戰環節,細化75條評分標準,由各支隊滅火救援指揮部長實際執裁,現場臨時通報災情設置,賽中隨機植入災情變化,各單位根據導調組提供信息,自主制定作戰行動方案,采取“雙盲制+評分制”模式綜合評定比賽成績,最大限度拉近“考場”與“戰場”距離。